提案议案
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13号提案的答复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
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13号提案的答复
谢小兵委员:
你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第113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立健全健康产业发展体系
(一)组建产业发展机制。市里已经组建健康、旅游、卫生、体育等多个专班工作机制,推动健康产业领域的任务攻坚工作。根据《健康衢州2030行动纲要》要求,市里设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衢州市全民健康委员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社会积极参与的共建体系和工作格局。
(二)以规划引导行业发展。十三五初,我市部署了健康、养老、卫生、旅游、体育等健康产业领域的规划编制工作,并已经陆续出台。我市已经出台《关于衢州市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衢政办发〔2016〕105号)。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生命健康为核心,以养老服务、康养旅游和体育健身为支撑的衢州特色“1+3”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将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打响“三衢养生”品牌,把衢州建设成为国家东部康养产业特色引领区。此外还编制《衢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衢州市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衢州市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衢州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衢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衢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衢州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衢州市“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衢州市文教卫体设施专项规划》等一系列相关规划。
(三)政策引导行业发展。目前,市发改委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牵头制定《加快幸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完成多次意见征求,正上报市府办研究。该政策作为市里的两大战略产业之一。此外,2017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健康衢州2030行动纲要〉的通知》(衢委发[2017]18号),并印发《关于〈健康衢州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衢委办发[2017]58号),统筹推进全市的健康发展。
今后,我市各有关部门重点工作任务是落实工作机制,推进规划政策落实,带动健康产业发展。
二、促进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涉及旅游、文化、卫生、医疗、养老等众多行业,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当前,我市健康产业主要任务是创建康养产业特色引领区、世界级食品安全基地。具体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行业融合发展。市委市政府聚焦美丽经济幸福产业,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大健康产业。市委市政府以幸福产业的建设来整体带动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形成市场机制完善,优势特色彰显,开放融合发展,布局结构合理,消费需求旺盛,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重点发展医疗服务业。加快推进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建设,积极促进多元化办医,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
(三)大力发展康养文化休闲业。开发以中医针灸等衢州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谋划建设以中医药医疗保健为主的特色医疗基地,开发基于儒学、禅修等文化特色资源的养心产品。
(三)提升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健康食品生产。支持特色药材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健康与食品行业融合,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做精天然活性产物、功能性果蔬产品等生物技术食品的开发,建设一批绿色、安全食品项目。
三、培育发展特色健康产品
(一)培育发展健康产品。鼓励企业发展衢州特色健康产品,建立可溯源的产品跟踪体系,支持我市健康制造发展。重点发展我市的中药种植、食品加工、体育产品、文化品牌等。
(二)培育发展健康品牌。推进老字号品牌保护,发掘我市健康品牌内涵,支持传统品牌传承发展。加强区域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参地方品牌标准建设,创建“名、特、优、新”品牌,提升企业品牌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凸显衢州健康品牌的标识,打造彰显区域个性品牌,增强品牌美誉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培育做强企业主体。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按照“核心资源-地域品牌-先导行业-主体行业-链式延伸-多元融合”的产业导入路径,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跟踪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幸福产业企业落户衢州,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施联合重组。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企业,推动成长型中小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四)培育发展健康平台。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突出“种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五大节点,推动建设创新创业平添,支持建设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大人才引进。大力引进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鼓励引进健康领域中高级、特殊专业人才,列入市人才引进范畴。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引进各类人才,带动我市人才队伍的结构性转变,进一步提升我市健康产业的创新驱动力。
(二)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医教协同,加快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运动损伤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规范并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强中医药健康、健康信息、卫生应急等复合型人才队建设,深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全市青年人才的“青苗”选育计划。
(三)健全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以绩效工资为导向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管理制度,适当提高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改革卫生计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积极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探索护理人员多点执业。对在基层农村工作的卫生人才在工资津贴、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引导和规范城乡、区域之间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出台有效政策措施,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
五、支持行业协会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健康产业,参与行业建设,发展健康设施。支持行业协会发展,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推动我市出台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发展。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