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议案
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454号提案的答复
衢州市发改委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454号提案的答复
杨苏萍委员:
你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引入文化咨询评估机制》的提案(第454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特色小镇建设内涵要求通过准确的产业定位,以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创意打造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文化“厚而深”、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近几年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来看,部分小镇因为缺乏文化因子植入,市域内特色小镇确实存文化建设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一是文化元素呈现不明。环保、健康、信息经济类小镇中的文化元素表述往往较为模糊笼统,很难找到切入点。而旅游类小镇因为固有的文化因素,一般都能有较完整的概念性表述,实际培育建设中也能因地制宜的植入固有的文化因子,如根缘小镇、龙游红木小镇等。二是文化功能融合不够。省级特色小镇中根缘小镇、红木小镇的产业和文化的融合比较紧密。根雕本身作为历史经典产业,具有文化传承性,根缘小镇的运作巧妙的将根的文化与旅游、国学、传统技艺相结合,文化内涵厚重。而制造业产业类的特色小镇往往没有深入挖掘产业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内涵,与本地根植性的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传统产业”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难以深度融合。
在特色小镇规划过程进行前期文化因子植入和文化咨询评估是提升小镇文化内涵的有益探索,发改部门、文化部门等可适时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是建立组织架构。在现有咨询委的基础上,补充文化界人士成立文化评估咨询小组,明确职责,保障经费、承接任务。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特色小镇前期审批程序中,增加文化决策咨询环节,项目设计规划中,邀请专家组对项目规划中地方文化基本审美、历史元素等进行咨询。结合专家意见出具评估报告,作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参考。三是抓好工作推进。文化咨询评估意见出具后,需要实实在在贯穿到项目建设总体过程。发改部门、文化部门作为业务指导主体按季度展开督查考核验收,对达不到文化因子植入要求的出具整改意见。四是出台补助政策。特色小镇坚持企业主体,而企业投资会更注重利润与效益,对文化植入积极性不高。故而行业可探索设立引导补助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此外,综合住建、规划部门意见,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咨询评估机制在具体落实上应做到两点,一是特色小镇的“地域性”文化,应反映在建筑的外在形式上。比如建筑隔热,能带来更好效果的新技术、新材料可以在建筑上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这本身就是现代建筑技术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特色小镇建设文化咨询评估机制应在地域文化与现代化建筑建设融合上提供支持。二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咨询”应合理处理礼制文化与实用性建筑之间关系。既能体现衢州建筑文化的礼制元素,又不失建筑的实用性能,建筑应反映建筑科学与艺术文化的共溶。
综上,发改部门、文化部门等可适时向市政府及上级管理部门汇报,争取支持,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咨询评估机制。文化因子植入特色小镇建设是项复杂系统工程,还需住建、规划等多部门协同参与。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