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议案

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2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18-09-2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衢州市发改委关于对市政协

七届二次会议第125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衢州市委会:

   你们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第125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加快创建特色小镇,是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市特色小镇工作加快推进,按照梯队建设、滚动推进要求,体系建设渐成规模。目前我市已有“国字号”特色小镇3个,分别是住建部公布的衢江区莲花镇、江山市廿八都镇,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柯城的森林运动小镇。省级创建类特色小镇7个,省级培育类特色小镇2个,省级小镇创建数量和质量均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环保类特色小镇数量(3个)占了全省的五分之三,用行动书写了践行“两山”路,坚持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的决心。市级创建类小镇10个,市级培育类小镇9个,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初步形成了梯队培育体系。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从源头上保障小镇创建质量。注重发挥规划龙头作用,逐步探索建立小镇规划控制体系。一是通过一个总体规划强化统筹布局。排摸梳理全市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全市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加强对全市特色小镇的通盘谋划和建设指导,明确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避免跟风式创建、同质化创建。特别是西区高铁新城特色小镇群落坚持联动谋划、顶层设计,更加注重“聚而合”、“小而美”、“新而活”。二是通过若干专项规划提升小镇品味。根据小镇自身产业特色和自然、人文等资源禀赋,委托专业机构,高标准、高起点编制特色小镇的概念性规划、核心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提高规划刚性约束。三是通过一个储备库开展滚动培育,以县级为基础、市级为依托、省级为示范,通过动态培育、优中选优,梳理筛选特色小镇“种子选手”,作为省级特色小镇的后备梯队。

   二、坚持高水平培育,从产业定位上保障小镇创建质量。围绕省八大万亿产业和我市重点优势产业,突出独特性、高端性和引领性,准确定位我市特色小镇在全省的错位发展方向,明确我市特色小镇谋划重点聚焦的环保、旅游、健康、装备制造经济四大产业。通过深入挖掘四大产业优势、旅游特色、文化内涵,谋划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镇,如依托全市唯一的开化根宫佛国5A级景区,谋划以根雕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开化根缘小镇;依托华东地区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谋划江山光谷小镇;依托西区二期开发和高铁西站建设,谋划高铁新城小镇群落。而第三批省级创建小镇新入围的常山云耕小镇聚焦高端农机智能制造,江山木艺时尚小镇突出时尚设计制造,实现了我市在省级高端装备制造类和时尚类特色小镇上零的突破。

   三、坚持高效率建设,从项目落地上保障小镇创建质量。把选好项目和建好项目作为小镇从谋划到落地的关键一环。一是项目招商模式积极创新,围绕小镇特色产业统筹招商引资资源,多途径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展会招商,谋划和引进高新项目和大项目,不断凸显小镇特色优势。二是项目推进不留死角,建立“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分管领导、一个‘镇长’团队、一套规划体系、一张建设进度表、一揽子项目组合”,做到挂图作战、责任到人、进度到天。2017年,28个省市级特色小镇完成投资169.18亿元,其中省级创建类7个特色小镇完成投资66.96亿元,特色产业类投资额54.49亿元,非政府投资额57.8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86.3%。三是项目统计全方位,建立“全面覆盖”的统计监测制度,每个市级特色小镇都明确专门统计联络员,按季度填报小镇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旅游接待总人数等13项相关指标和年度66项统计指标,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文化挖掘、人才引进等方面全面监测工作成效。

   四、坚持高标准投入,从要素供给上保障小镇创建质量。对照创建要求,力促四方面要素保障。一是力促土地全流程保障,规划上优先覆盖,对省、市级特色小镇项目,通过规划调整完善、规划局部修改等,尽力保障用地空间;计划指标上优先保障,对列入省级创建名单且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特色小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给予全额保障。二是力促金融多方位合作,积极帮助小镇与银行间牵线搭桥,如龙游红木小镇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浙商银行争取授信12.3亿元的建设资金,有效支持了小镇建设。三是力促人才特色化引育,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制定专项人才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引育政策,对重大人才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引导专业人才向特色小镇集聚。四是力促精准化扶持,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小镇产业类别,加强行业指导,个性问题专题研究,发挥部门推进集成效应。

   五、坚持高层次创新,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小镇创建质量。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把制度供给创新作为推进小镇创建的重要抓手和内涵。一是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活力,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服务外包、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途径,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目前已探索形成一批富有成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如“龙头企业主导型”有龙游红木小镇、常山云耕小镇。二是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小镇内项目审批率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广高效联合审批改革,探索区域环评和区域能评,对碰上的各类问题及时协调,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困,研究落实解决方案,确保优质民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三是充分发挥考核激励作用,从2016年开始,我市拿出900万元奖励资金对年度考核优秀的特色小镇进行奖励,以考促建,充分激发各地创建工作主动性。

   在特色小镇培育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小镇创建水平不均衡。经过三年努力,一批小镇实现长足发展,其中龙游红木小镇入选2018年全国10大特色小镇序列,但部分市级特色小镇仍然存在特色不显、投资不足、功能不全问题,作为梯队建设后备力量,我们坚持“宽进严定”,鼓励各地以特色小镇建设倒逼产业提升发展。二是高新产业基础薄弱抑制特色小镇的特色发展。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高新产业基础薄弱是现实存在的,当前省级特色小镇创建重点将逐步转向高新技术类特色小镇,在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不足,高端人才紧缺的情况下,特色小镇培育将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小镇培育共性问题有待突破。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仍处于投入建设期,在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上不成正比。部分特色小镇在星级旅游景区创建上存有短板,同时在社区功能、智慧化建设、文体设施、低碳化运用、特色VI系统以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打造“特色小镇升级版”,市特镇办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力度。一是夯实项目基础。制定并下发了《2018年度省级特色小镇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计划》、《2018年度省级特色小镇“争先进位”投资分解计划》、《2018年度市级特色小镇“争先进位”投资分解计划》等项目推进计划,进一步夯实特色小镇项目基础。二是优化创建名录。拟于年内完成市级特色小镇增补工作,取消一批创建难度大的小镇,增补一批创建潜力大的小镇,并进一步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督考力度,适度增强创建压力传导,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三是推动验收命名。按照“五年创建四年完成”要求,开展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验收命名“对标补短板”行动,按照省级命名文件要求,找准短板强推进,力争在2019年部分省级特色小镇实现验收命名。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7月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