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与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与建议

浅析衢州打造“四省边际”物流集散中心方向和路径

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19-01-1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服务业处

 

习近平总书记来衢调研期间,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打造衢州成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向中西部临省拓展的一个桥头堡”。“桥头堡”在生态上就是浙江屏障、绿色高地;在生活上就是消费升级的“大花园”;在生产上就是物流枢纽、多式联运。以航空物流、高铁货运为核心,打造一个“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是衢州人的梦想。本文通过我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周边四省五市对比,浅析衢州打造“四省边际”物流集散中心的主要方向和路径。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总体情况。2017年,物流业增加值34.84亿元,同比增长5.8%,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2%。至目前,全市共有物流企业(户)14000家,从业人员约2.4万人,其中物流龙头企业35家,A级认证以上物流企业7家,快递和分支机构215家,初步形成了以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专业物流中心为骨干、物流站点为补充三级物流枢纽节点体系。

全市共有国家、省市级重点物流园区5个,铁路货运站场4个,铁路专用线6条,其中市区2个物流园区、1个铁路货运站、铁路专用线2条,其中衢州工业新城物流园2017年被评为第二批省级物流示范园区,201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该园区以化工物流为特色,拥有浙西唯一的危化品铁路专用线,并以信息平台为支撑,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提升专业物流服务效率。

(二)主要问题。一是物流发展规划缺失,园区布局有缺陷。我市于2006年编制了《衢州市物流空间发展布局规划》,近年来也多次、多方研究论证、修改完善,但至目前尚未正式出台,对全市物流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尤其不利于物流园区布局优化和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如铁路货运站场位于中心城区,周边道路白天禁止货车通行,只能安排夜间工作,导致经营成本增加;如同样定位为农产品集散中心的新农都和北控物流,为争夺客商打起“价格战”,影响市场健康发展;如传化公路港、通港国际物流中心和中国物流衢州综合物流中心,都以“房东+物业”“地主+物业”的传统模式运营,不可避免的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其中通港国际物流中心4万平方米停车场空置、传化公路港空置率达到30%。

二是物流成本偏高,企业竞争力不强。由于准入门槛低(危化品物流除外),我市物流行业发展虽快但不规范,物流企业“小、散、弱”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全市货物运输营业户95%营业户仍为个体运输,仅5%营业户为物流企业,其中A级以上物流企业只有7家,无5A企业,4A级企业仅有2家,对比金华市的A级物流企业100家、5A级企业2家、4A级企业33家,差距明显。2017年,明旺集团、西安隆基等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公开招标时,我市物流企业都不符合招标资格条件,最终无锡、金华的物流企业中标。物流企业服务支撑制造业发展能力弱,物流专线经营不足,物流辐射区域半径小,往往需要到义乌中转,导致物流成本增加、运费高,运输时间延长,时效性大打折扣。

三是运输方式单一,多式联运尚未成型。根据《衢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数据分析报告》分析,衢州货物以公路运输为主,占总运输量的97.7%,铁路运输仅占2.2%,低于全国7.8%,低于四省边际其他四市(上饶3.2%、南平2.4%、黄山2.5%)。另外,超过89.5%的市场主体对多式联运有强烈意愿,54.7%的企业都将铁路站场与货源地的距离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衢州中长距离(运距在600公里以上)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比例约7%,如果铁路货运站场的位置合理,将吸引更多的货运转移到铁路运输,实现公铁联运,从而实现降本增效。但我市铁路货运站现状,直接影响公铁联运的实现和发展。

四是物流业转型发展慢,未跻身国家物流枢纽布局。2018年底,《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正式发布,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我省杭州市(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宁波(生产服务型)、温州(商贸服务型)、嘉兴(生产服务型)、金华(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5个城市列入,我市与国家物流枢纽的要求较大,与周边的金华市在物流发展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

二、四省五市物流发展对比分析

(一)浙江省金华市:2017年物流业增加值46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2.24%,位全省前列;邮政快递业务收入位列浙江省第二位、全国第六位;年度业务量累计完成25.48亿件,同比增长约50.78%,首次超过杭州,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四位。该市“产业集群+物流园区”模式成熟,共有6个物流产业聚集区、42个物流中心(基地),约2万余家物流企业入驻,并开通义新欧班列、建成义甬舟大通道,成为除杭州以外的省际物流中心。

(二)江西省上饶市:4条铁路、5条高速、三清山机场正在建设、无水港东联宁波港、南接宁德港,水陆空立体式交通网络优势明显。该市大力发展汽配、汽贸产业,建成10平方公里的综合物流园区,并连通高铁枢纽,实现多式联动,规模效应凸显,初步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础、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三)福建省南平市:1个机场、4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里程局福建省首位)、公路里程居福建省第二位。该市经济总量及物流业发展情况与我市有所类同,现代化、专业型大型物流园区、企业不多,物流成本偏高。目前,该市主要依托农产品50%左右输出需要,规划建设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冷链物流园区。

(四)安徽省黄山市:作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该市物流业发展也较好,是安徽省6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目前在建黄山金村高铁综合物流基地、皖新皖南物流园、斯普蓝帝冷链物流、中农批大市场等一批物流重大项目,其中黄山金村高铁综合物流基地是全省十大物流枢纽项目之一,在杭黄开通、昌景黄加快推进的背景下,高铁物流枢纽有望抢占先机。

从基础设施情况分析,衢州市、黄山市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上饶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金华是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金华市、上饶市、衢州市三市虽然都是国家层面上的枢纽城市,但相互之间在交通区位定位上有所区别和不同。从公路网密度来看,金华市的公路网最密(117公里每平方公里),其次为衢州市、上饶市、黄山市、南平市;铁路条数最多、里程最长的为南平市,其次为金华市、上饶市、衢州市、黄山市。综合公路网密度、铁路、水路长度及货运量等指标,四省边际五市经济交通基础设施情况,金华市最优,后续依次为上饶市、南平市、衢州市和黄山市。

从物流货运量分析,2017年货运量最大的是上饶市,后续依次为金华市、南平市、衢州市和黄山市。但每个城市物流基础和侧重又有所不同 ,如金华邮政快递全国领先、衢州危化品运输走在前列、上饶汽车配件综合货运量很大、南平冷链物流基础较好、黄山侧重高铁物流发展。

从物流业指标情况分析,金华市物流业发展最好,增加值、增速等最是周边最高,其物流业增加值(460亿元)是衢州(35亿元)的13倍;物流企业、从业人数等,金华市也是最高,其物流企业数是衢州的7倍其中A级以上企业也是金华市最多,高达82家,后续依次是南平市、上饶市、衢州市、黄山市。

综合以上情况,无论是社会经济指标还是物流业发展,我市在四省边际五个城市中的排名均靠后,与金华市、上饶市的差距较明显且有逐步拉大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市要想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综合物流枢纽的难度较大,但成为四省边际物流集散中心且特色化发展还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三、我市打造四省边际物流集散中心方向和路径分析

充分利用良好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全国前列的营商环境,谋划航空物流枢纽、争取高铁物流枢纽、推动特色化物流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辐射浙赣闽皖的四省边际物流集散中心。

(一)编制物流业发展规划,推动物流园区(中心)布局优化。建议委托高水平研究机构,结合我市实际和周边地市情况,编制高质量的《衢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清晰全市各区块物流发展侧重方向,明确市区物流园区布点和规划。在此基础上,对现有部分物流园区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1.启动铁路货场搬迁项目。综合衢宁铁路项目建设,建议启动衢州市铁路货场搬迁项目前期研究。方案一:根据2016年11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提交的《衢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数据分析报告》,有46.3%的企业支持衢州铁路货场布局在衢宁铁路货运站附近。方案二:铁路货场搬迁至综合物流园区内,与即将开通的钱塘江航运形成水、铁、公联运。不管选择何处选址,建议参照金华做法,在货场搬迁的同时,规划建设多式联运运输综合服务型物流枢纽港,实现完整公铁联运、口岸通关、公路港物流功能,实现物流、商贸、信息、配套产业联动发展。

2.启动大华物流搬迁。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大华物流所在的浙西大道已经成为城市主干道,大型货车限行限停(需要开具通行证),货运配载功能外迁势在必行。该区块现有物流基地、检测中心、加油站及3家汽车4S店(租赁),部分项目与部分项目与原有规划不符。建议大华物流项目整体外迁至综合物流园区或在东港片区布局新园区。

3.优化东港片区物流园区布局。衢州工业新城物流园区主要是危化品运输;衢州综合物流园布局衢江,后续与钱塘江航运形成多式联运、通江达海;传化物流主要是公路零担物流。目前,集聚区东港片区是我市工业主战场,园区内有开山、明旺、五星等重点企业,金瑞弘、纽贝滋等项目即将投产或开工,区域内90%以上的产成品以公路运输为主。随着南拓低丘缓坡地块的陆续开发建设,未来产业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因此在东港片区选址新建工业品物流副中心(可结合大华物流搬迁新址统筹布局),将有效满足东南片区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进一步完善衢州物流科学化布局体系。

(二)谋划推进浙西综合物流枢纽项目,超前相关配套和政策研究。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正逐步推进落实,南孔古城、核心圈层、高铁新城“三城记”正谱写衢州发展新篇章,“四省通衢、五路总头”的溢出效应将逐步显现。我市本地企业、市场对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性的物流枢纽的呼声非常高,意愿非常强烈,迫切需要谋划建设物流大平台、大项目。

1.浙西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在机场迁建之前,抓住可先行发展航空物流时机,抓紧审批开通货运航班,在省内抢先占领市场。同时,高水平谋划新建航空物流枢纽,连通高铁、高速、航运等,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将我市打造成为连接东部、中西部内陆腹地的货运中转站,带动高端产业集群,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争取高铁物流枢纽布局规划。高铁货运的网络、速度、成本、正常性的优势,将会对当前国内快递和货运的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相较于航空运输费用高,汽车运输效率慢,时速250公里及以上货运动车组以安全、经济、可靠、高效的优质服务,将是未来货运的不二首选。目前,中铁设计院正在编制高铁物流枢纽布局规划的研究,我市在杭衢高铁的强有力带动下,理应全力争取列入该规划,并在高铁莲花站谋划建设高铁物流园区,早研究、早布局、早启动。

(三)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多式联运发展。铁路方面:九景衢铁路正式开通,衢宁铁路加快建设,杭衢高铁即将全线开工,未来衢州将形成宁德、丽温、金义、建杭、黄山、景德镇、上饶和武夷山等八个方向的“米”字形铁路枢纽架构。公路方面:已形成“两纵两横”高速路网,“五纵五横”干线公路网,一头连的是大港口、大市场、一头连的是广袤内陆腹地,谋划建设的义金衢上高速将全面接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杭淳开德高速将连通杭州都市区。水运方面:钱塘江中上游衢江四级航道将在2019年初正式开通,500吨级船舶东可达上海、宁波港、嘉兴港和京杭大运河,下步向常山、江山延伸,打通浙赣运河,连通鄱阳湖,实现更大范围的通江达海。航空方面:2小时飞行能覆盖占全国经济人口90%的地区,但没有繁忙的客运航空线路,且有军民两用机场搬迁契机,有潜力作为专门的货运枢纽机场。

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已全面铺开,未来的衢州通江达海、抵达内陆腹地的条件将更有竞争力,“多式联运”必将实现,但如何让更多的企业来衢州、留衢州、发展在衢州,还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国务院和各部委陆续出台的规划、意见等,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和政策性引导。建议借鉴成都、金华等地市做法,围绕将我市打造成为四省边际物流集散中心的目标,在“大商贸”政策制定时,更多考虑物流行业扶持政策,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外来央企、国企、民企加快投资、加快发展、加快布局。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税收政策,设立物流园区税务服务点,引导物流企业、经营户回衢州注册登记,破解税源流失问题;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计划方案》精神,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物流业降本增效,让降本增效落在实处,也让增多的个体户、“夫妻店”并入物流园区(中心)统一经营管理。

(四)对标智慧物流,加快相关企业培育和壮大。“互联网+”智慧物流、无车承运、多式联运等新型物流形态将成为现代物流业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成为物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源泉。目前,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为标志的“智慧物流”发展迅猛,菜鸟物流已成为该领域主力军,作为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城市,我市有先天优势与菜鸟深度合作,利用其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依托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重点扶持发展智慧物流产业,全力打造智慧物流、智能仓储及现代物流供应链等智慧物流模式,争取成为国内首个具有智慧物流中枢管理能力的城市、国内首个构筑全链路城乡共同配送生态的城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