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与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与建议

我市与安徽省加强区域合作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20-03-0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2018年,国家发改委开展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上海、浙江、安徽、江苏同处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区域。同时,我市又与安徽黄山一起加入了杭州都市圈,从省际层面进一步加强了山海协作。我市作为四省边际城市,与安徽省加强全方面的区域合作正逢其时。

一、合作意义

一是有利于打造浙皖“山海协作升级版”。201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积极与安徽省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推进两省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两省边际地区以生态功能区为主导,加强两省边际地区的战略合作,也有利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两省边际地区的城乡融合水平。

二是有利于推进浙皖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加速了长三角地区的融合发展。积极与安徽省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扩大长三角一体化的辐射效应,以龙头拉动龙尾,进而辐射周边。浙皖交界区域都处于长三角一体化的边缘地区,加强边缘地区的合作能有效连接两省内陆区域和沿海港口,为两省开放开发开辟新通道。

三是有利于打造长三角区域的后花园。浙西和皖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屏障。与安徽省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整合两省优质生态资源,求同存异,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是有利于打造“两山”转换先行区。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亟待向内陆地区转移,为新兴产业腾笼换鸟,让出空间。与安徽省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抓住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先机,为长三角产业提供土地指标、政策优惠,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范本。

二、合作现状

目前,我市与安徽省区域合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合作。2015年,我市引进贝林集团在贺村投资耕读农业休闲中心项目,总投资2亿元,目前耕读景区正着力打造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2016年,浙皖闽赣四省政府联合上报了《关于建立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的请示》,共同打造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我市全域和安徽省黄山市全域纳入。开化县积极加入5A景区联盟,与安徽黄山市互送客源、平台共享。根据市场调研,2015年至2018年,我市共接待安徽省游客644.3万人次。

二是产业合作。2015年至2018年,我市引进安徽省企业共29个(包含浙商回归企业),总投资额70亿元左右,主要投资领域包含休闲观光、现代服务、装备制造、食品等,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8个。其中浙江赛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台智能终端产品设备项目,是省“百项万亿”重大制造业项目之一,计划总投资32亿元,将建成高技术、高水平、高销量的电子智能终端产品基地,打造衢州电子航母;安徽中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田铺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围绕“土地康养、生态康养、人的康养”三个方面,以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孵化为特色,打造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田园康养综合体,协议总投资50亿元。

三是人才合作。我市人力资源部门每年都组织赴安徽开展人才招聘,从安徽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选聘优秀应届毕业生。据统计,从2015年起,我市共招聘安徽籍人才2000余人。

三、困难及问题

一是交通不够便利。目前连接浙江和安徽的高速公路主要是黄衢南、杭新景和申苏浙皖高速。目前浙西南地区无直接北出铁路通道,北上都要绕道杭州再出省,不仅距离远、时间长,而且增加出行成本。我市与相邻的黄山市之间只能依靠黄衢南高速,时间长成本高,影响了两市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以旅游为例,从开化根宫佛国出发到黄山景区需要将近两个小时,5A景区之间无法快捷串联。2015年至2018年,安徽省游客仅占总接待人数的2.7%。

二是旅游产品同质化明显。我市拥有的自然风光、茶文化、商帮文化、古镇古村落在安徽省临近区域都能找到,且安徽的旅游产品更加系统,如黄山、九华山、佛文化、徽商文化、西递宏村等。我市的江郎山、廿八都、民居苑等景点和儒家文化、龙游商帮文化等,虽有一定特色但仍然无法与之比肩。

三是产业合作领域不够广。近年我市与安徽省企业的合作仍以旅游休闲和传统产业为主,而旅游休闲类项目最易受到土地指标、规划报批等因素的影响,如开化县潭头村玫瑰产业园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浙江碧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龙海康体养生基地项目、浙江九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紫薇星谷开发项目都因用地指标问题停留在谋划阶段。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较少。此外据调查,涉及安徽省资本的项目有很大一部分依靠浙商回归、乡贤反哺等政策,真正在安徽注册、业主是安徽人的企业仅个位数。

四、建议

一是战略规划共谋。我市目前与安徽省在规划方面的交集有杭州都市圈规划和浙闽赣皖生态旅游协作区总体方案。鉴于主体功能区的相似性,衢州可在衢丽花园城市群的基础上,联合黄山,打造衢丽黄城乡融合示范区,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

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为突破口,积极探索高速、高铁、省道和国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衔接,加快构建省际交通网络体系。衢黄铁路是串联宁德、丽水、衢州、黄山几大旅游休闲城市最便捷的通道,沿线分布有黄山、齐云山、天柱山、钱江源、中国根博园、古田山、南圣孔庙等一批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衢黄铁路的建设,将打通浙江西南部和我国中部地区的联系,形成连接衢州~开化~黄山黄金旅游线路,拓展浙江北出战略通道,构筑发展合力,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形成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新格局,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市可联动黄山市,共同推进衢黄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尽早争取铁总认可。

三是产业平台共建。安徽黄山以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机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加工业为主导,池州以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与我市在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建议我市聚焦大项目,建立招商引资机制,引导企业跨省投资,通过产业链的补链强链,推进园区合作共建,形成绿色制造、数字经济、科教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安徽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掌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宿州迅游移动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宿州鹏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都是知名数字经济方面企业,我市可安排洽谈。

四是公共服务共享。安徽省各大城市中集中了大量优质公共资源,重点科研院所、知名院校和医疗机构不少,如全国百强高中安徽有五家,包括合肥一中、合肥一六八中、六安一中、安徽师大附属中学和马鞍山二中;重点院校一共三所,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我市可积极探索与之在科研、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方面的合作,推动安徽重点科研院所、高校或医院来衢建立分支机构。

五是生态环境共治。科学划定两省边际地区的生态保护红线,我市可与黄山市共同加强新安江、衢江等钱塘江源头地区的保护。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编制衢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合理分担成本的前提下,推进重大环保设施共建,形成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共治体系和生态安全格局。

六是重大项目共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共同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优质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等。比如,以打造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为契机,共同打造一批既有协同性又有自身差异性的文化旅游、幸福康养、运动休闲产业集群。以衢州黄山共同加入杭州都市圈为契机,共同谋划一批生态康养、商贸物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开拓产业合作领域。

省际合作,尤其是像衢黄这样的边际合作,关键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战略一致、目标一致,求同存异、共谋共享,才能不断推动双方关系和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