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与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与建议

关于我市氢能产业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21-05-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市发改委 琚琦杭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凭借其绿色、灵活、来源广泛等优点,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上,以美、日、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将氢能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层面,并加以规划推动。现就我市氢能产业培育现状进行研判分析,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一、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国看,我国当前氢能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配套加氢站建设方向。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或将共同形成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双轮并行”态势。此外,氢能利用还在电力、工业、热力等领域构建起未来低碳综合能源体系。特别是未来15年内,氢能在我国的碳中和路径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如实现大规模、高效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充当能源缓冲载体提高能源系统韧性;降低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降低工业用能领域的碳排放;代替焦炭用于冶金工业降低碳排放等。

从全省看,我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基本完整, 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聚集了50多家相关骨干企业,拥有爱德曼、德燃动力、锋源氢能、美锦国鸿、氢途科技、畔星科技、恒友机电、汉丞科技等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互补态势,但部分企业在国内尚处于第二、三梯队,创新力和竞争力不强,在后期有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同时,宁波、嘉兴、绍兴、金华和我市均能提供高纯度、低成本的工业副产氢,具备稳定的氢气供应源。

从我市看,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共3家,分别是巨化、杭氧和开山等企业。其中,龙头企业巨化集团,相关业务范围为制氢、储运和膜材料。近两年,国内龙头企业江苏氢能和国电投氢能公司也陆续来衢洽谈合作。

二、我市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

(一)氢资源充足。我市氢资源主要依托巨化集团的副产氢,纯度可达99.99%和99.999%,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目前,巨化已建成投产1000Nm3/h(标方每小时)高纯氢装置一座,日供氢1800公斤加氢站项目已获市发改委批复,预计年内开工;与浙能集团合作的5吨/天液氢生产示范工厂已进入项目可研阶段。未来几年,我市氢气富余量不仅能满足本地的需求,还能可以辐射周边地区。

(二)储氢罐技术世界第一。巨化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98 MPa(兆帕)高压储氢罐,不仅是目前全球压力等级最高、储氢能力最强的储氢罐,也是同类型储氢罐在国内的唯一供应商,已应用于目前日本丰田在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加氢示范站、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自主建设第一座制氢加氢站。目前巨化集团已形成98MPa、50MPa、22MPa储氢罐系列产品生产线,产品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三)全氟磺酸树脂打破国际垄断。全氟磺酸树脂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生产最核心、技术难度最大的材料,被日本、美国等国外企业长期垄断。我市拥有全国最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早在十余年前,巨化集团就开展了氢燃料电池用全氟磺酸树脂的技术研发,目前已具备产业化条件,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四)其他相关产业基础扎实。依托强大的基础化工优势,我市拥有一系列燃料电池系统用相关配套材料,如PTFE、PFA、ETFE、FKM、PVDF等产能规模国内领先,产品质量国内一流。目前我市已成功开发并产业化的项目有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背板膜、新能源(氢能源)乘用车空调压缩机、新能源(氢能源)汽车内饰材料、液流电池的电解液等。此外,我市成熟完善的危化品车辆运输信息管理体系也很好克服了氢气在储运过程中的诸多风险。

(五)对外交流合作已有雏形。一是项目合作。巨化集团已与世界500强的日本丸红商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日氢能合作示范项目”。二是科研合作。巨化集团已与浙江大学签订协议,共建杭州青山湖氢能研究院;开山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协议,共建氢能技术联合研究院。

二、发展机遇

(一)国家政策驱动。202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列入其中,2020年起国家统计局也将氢能纳入能源统计,这表明国家已将氢能作为正式能源并进行管理。同期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原来面向全国的购置补贴方式调整为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以奖代补”示范。通过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现阶段已逐步集聚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川渝等四大产业集群区域。

(二)市场前景广阔。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大规模产业化仍然有较长的路程,但基于对产业未来高速增长的预期,各地纷纷投资氢能产业。截至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7200辆,绝大部分以公交车和物流车为主;已投入使用的加氢站超过80座,在建的超50座;国电投、神华、东方电气等央企都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性进入氢能产业。据有关机构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能及氢能装备市场规模约为万亿级别;到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100万辆左右。

三、几点建议

据了解,目前我市周边的黄山、南平、上饶等周边九地市除金华外均未布局氢能产业,如我市率先布局发力,则可在四省九地市中打造产业核心地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在“双碳”的严峻形势下,氢能产业具备广阔的前景。建议尽快组建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认识,明确部门职责,全面布局氢能产业。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尽快制定专项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虽然氢能产业已经写入衢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混在一起,从大科创资金中予以补助,力度小、效果差。同时,对比嘉兴、宁波、金华,我市缺乏氢能产业专项规划,产业发展思路有待明晰。建议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大力培育具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的企业。

三是加强招引,布局项目。依托巨化,招商部门要加强引进一批有竞争力企业,布局一批氢能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衔接,形成良好的氢能产业生态系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