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美丽城镇助力“柚都石镇”绘就富民画卷
青石镇,因石得名,因石而兴,是“中国观赏石之乡”和常山胡柚的“祖宗树”所在地。
近年来,青石镇紧抓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契机,突出“一江两岸、南石北柚”产业特色,紧扣“五美”各项指标要求,高站位谋划、高配置运行、高效率推进,因地制宜、扬优补短,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以产业为乡村振兴“输血”,山水为体、人文为魂、产业为脉,积极做好“产业+文旅”文章,形成业兴民富产业美的新格局,推进共同富裕。
聚焦优势 产业催生人文美
“柚都石镇,水韵青石”。青石镇产业特色鲜明,万亩金柚、亿年奇石是该镇最有辨识度的标签,青石的老百姓也基本靠柚、石、水谋生。
精美石头唱起“富裕歌”。近年来,青石镇积极为“石头”产业发展寻找新路子,开启新业态。赏石小镇建设、中国观赏石博览园开园,打造集四星级石交易市场和国家4A级石文化休闲旅游场所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吸引全国的石资源集聚青石。青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姚寅介绍,镇里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相继成立园林工程公司等,从单纯的卖石头转向卖创意、卖景观、卖旅游、卖文化。特别是青石镇砚瓦山村,秉承“一块石头撬动一方产业,一块石头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全村上下整合资源、拓宽思路、创新模式趟出了一条以石为“媒”、以石为“链”跨界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带动美丽城镇扎实发展。一批头脑灵活的年轻石农还把目光投向“直播带货”,将石头盆景搬进直播间。2021年,全村从事石产业村民占85%以上,经营户100余户,石产业年交易额超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成功突破百万元大关,全镇石产业年产值已近9亿元。
“共富果园”托起“共富梦”。青石镇充分挖掘“常山胡柚祖宗地”文化底蕴,用好万亩金柚在青石的资源,积极打造“赏花问柚”板块,申请5000万元专项债建设共富青石农业生态园,打造以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亲子游乐、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复合型农业休闲园,逐步拓展青石文旅影响面。同时致力于做深这颗“金果”,建成胡柚共富果园2个,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这几年,青石镇协同常山县农业农村局及柚都生物、恒寿堂等企业共同研发了胡柚酵素、胡柚膏、精油等13种产品,为产业链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助力常山江复兴。“日看千帆尽,夜观万盏灯”,常山是千年古县,常山江自古舟船不断,航运繁忙,青石镇湖头村的杨家埠头曾是重要码头之一,是通往开化、徽州的古道,青石镇内还有多处大小埠头。为做深美丽文章,加快常山江航运复兴,青石积极配合争取常山港航道开发项目落地,历时8年,该项目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青石交通路网增加了一条水路,通江达海即将实现。
产业发展,青石蓄势待发!青石镇将开足马力、蹄疾步稳,以青石加速度,持续擦亮“柚都石镇”特色品牌,打造“美丽城镇”建设新高地,以“青石之干”赢得美丽城镇“产业之美”。
文化赋能 产业反哺环境美
走进青石镇,抬头就可看见苍翠的群山,触眼的是白墙黑瓦、错落有致的居民房屋;漫步于中国观赏石博览园,处处都是石头的身影;镇北边,钱塘江上游的常山江水缓缓流淌,绿色晶莹,常山胡柚基地带来丰收的喜悦。
环境就是民生,民生就是美丽城镇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石镇把一个镇当作一个景区来打造,不满足于点上精彩,也注重线上的美丽。通过048省道、320国道、诗画风光带及十里柚香街三条路域风貌带,打造了8.4公里沿江绿道,初步形成“水网、路网、绿网”相结合,人水相依的良好环境。
围绕美丽城镇建设,青石镇将诗画风光带作为重要载体,通过不断的风貌提升、产业发展、文化挖掘,真正让诗画风光带的风貌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文化传下去。在诗画风光带上打造亮丽风景线。以“美丽城镇建设”为重点,青石镇借力“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风貌提升、文明乡风行动等工作。通过将村庄旧屋改造升级,换上“新衣”,改善村居面貌;通过驿站打造、道路绿化与提升等工作,实现风貌更整洁;通过206幢房屋外立面粉刷和1048平方米彰显青石风光特色的墙绘绘制,打造沿线特色节点,实现风光带上一步一景。在诗画风光带上孕育美好生活希望。诗画风光带沿线大塘后村、澄潭村投入150万元新建胡柚文化展示馆、胡柚文化主题公园,助推柚产业延伸发展。每年举办胡柚祖宗树祭祀典礼,典礼不但包含迎灵、燃烛、呈贡品等活动,还邀请常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喝彩歌谣”传承人喝彩。在诗画风光带上串联文化明珠。青石镇紧抓诗画风光带建设,围绕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组织力量系统挖掘宋窑遗址、胡柚祖宗树、南宋宰相后裔聚居地、宋代驿站、明朝开国功臣徐恢墓等历史文化,推进游船码头、赏石文化长廊建设,提高集镇人文承载力,打造“水韵青石”。
十里柚香街改造是常山县诗画风光带青石段建设内的主导项目,也是青石镇美丽城镇优美环境打造的重要结点,意义重大。青石镇抢抓机遇、把握节点,高站位、高要求、高质量全面推进十里柚香街改造工作。一个月时间,完成近300户庭院整治、湖头和高速连接线节点、江家村胡柚文化宣传小广场打造以及沿线墙内绿化提升,提前2周完成任务。
民生优先 产业托起生活美
2022年9月,位于青石镇黄金山脚下的青石镇第一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青石一幼”)正式开园。这所幼儿园规划面积9.5亩,总建筑面积417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达3910平方米。园内建有现代化的活动室、美工坊、绘本馆,演艺厅、生活馆等,配备规范化的食堂、干湿分离的盥洗室等,是一所现代化、规范化、普惠性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今年幼儿园第一年开学,5个班有近200个孩子入学,看着家长和孩子开心的笑容,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到民生设施的重要性。”青石镇宣传委员吴婷表示,为了解决学前孩子上学问题,青石镇积极争取资金,对接汇报,把集镇新区位置最好的10余亩土地让给幼儿园建设。接下去还要不断投入,给幼儿园完善配套设施,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美丽城镇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青石镇围绕群众需求搞创建,做好“一老一小”文章。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出资2400万元建设及改造青石镇敬老院。青石镇敬老院在功能设施配置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群众方便。青石镇还对存量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把老青石小学搬迁腾空的教舍打造成邻里中心。为增强群众使用感,打造了南孔书屋(常山县图书馆青石分馆)、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环境,增设了智慧点菜、身体指标智能检测等智慧化系统,对运动场也进行了改造提升。
此外,青石镇还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城镇风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先后开展“一港三溪”环境整治、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防汛防洪设施提升等工作,在集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上,创新举措,引入数字化智控技术,做好建设、运行、管护三大环节,为“柚都石镇 水韵青石”提供了良好水环境保障。
接下去,青石镇也将持续扮靓宜居宜业发展环境。统筹盘活土地资源,谋划开发招贤派出所—溪口交警队之间地块,东迁青石小学,带动青石集镇向东发展,储备130余亩可开发建设用地,适时推出青石集镇60余亩的商住建设用地。开展集镇章家片区整治,整修古民居,改造提升农贸市场、邮政所等片区,建设集镇核心区综合项目,打造承载乡愁、特色鲜明、功能集成的集镇新区。
常态有效 产业促进治理美
“有村民在青石镇马车溪砚瓦山村天井头自然村段电鱼,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支持处理。”一条实时信息由微网格长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流转至青石镇执法中队。接到信息后,执法队员立即前往现场制止当事人谢某某,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小时,这样的现象自“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以来已经成为常态。据了解,青石镇执法中队以“执法+微网格”为载体,充分发挥执法队人员业务熟,微网格长人熟、地熟、信息熟的优势;配强执法“一支队伍”力量,加大对盗采砂石、乱倒建筑垃圾、非法捕鱼、违建等行为处罚力度,保障了美丽城镇的水文、人文、城镇面貌。
产业的发展是治理环境的基石,同样项目推进也需要好的治理环境。青石镇通过绘制《平安善治工作导图》,因地制宜打造“溯源治理”“法治建设”“反邪教宣传”三条示范带,打开基层治理新格局。今年7月,青石镇在全县率先创新推出“平安善治U微站”,整合镇矛调中心、综合信息指挥室、云河工作室、招贤派出所资源,建设辐射全镇域的镇级“平安善治”综合体与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为加强源头治理提供坚强保障。织密网格责任,强化源头管理。依托“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工作闭环落实机制,制定网格捆绑式考核,加大“一长三员”督查力度,夯实信访维稳“第一道防线”。
青石镇还充分挖掘志愿者力量,培育银龄老年法律咨询志愿队,参与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本着“树品牌、强调处、促发展”的工作理念,致力打造美丽城镇“治理美”。2019年6月,青石镇成立了以县人大代表陈云河为带头人的品牌调解工作室——云河工作室,开展调处工作,及时化解纠纷。陈云河担任调解员以来,已接待群众4000余人次,调解各类案件500余件,涉及调解资金2300余万元。其个人先后荣获“常山县最美人民调解员”“最美银耀志愿者”,2020年被司法部评为“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云河工作室”被评为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浙江省婚姻家庭纠纷品牌工作室。今年以来,青石镇还创建“良心说事亭”,与“云河工作室”相结合,不断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