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议案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八届
人大一次会议第181号建议的答复
衢发改函〔2022〕55号
马凌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建议》的建议(第181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在重要突出位置,谋篇布局整体推进。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参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展总体顺利,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协同发展、跨区域生态旅游合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推进取得新进展。1.铁路方面,杭衢高铁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59亿元,完成投资进度67%。9月2日,杭衢铁路项目最长隧道——岩塘山隧道贯通。衢丽铁路(衢州-松阳段)列入《“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衢黄铁路列入国家发改委《长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2.公路方面,杭金衢高速拓宽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136亿元,完成投资进度约96%。7月份,杭淳开高速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婺城至浙赣界项目工可报告通过评审。3.航运方面,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复,作为项目重要配套的交通疏导工程已于4月中旬开工。衢江港区大路章作业区二期开工建设(吞吐量320万吨)。4月13日,衢州港开港以来累计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4.航空方面,衢州机场迁建列入《民用运输机场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全力争取2023年底开工,“十四五”末基本建成。钱江源通用机场初步设计获批,8月份已开工。
(二)长三角科创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链产业链进一步融合。浙大衢州“两院”联合市政府和巨化集团,合作创建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国内氟硅钴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领域创新策源地。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与衢州本地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合技术攻关10余项,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平台2个,建立电子信息协同创新中心1个。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衢州海创园通过“产业+资本+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00余家,其中在孵企业58家,毕业企业74家,挂牌上市3家。二是产业飞地加速建设。在杭州、绍兴、宁波等地高级能平台选址共建的6个“产业飞地”实现当年启动选址、当年平台签约、当年项目入园、当年落地开工,在全省实现了“四个率先”(率先实现首个“产业飞地”签约、首个“产业项目”签约、首个市域各县全覆盖、首批入园项目开工)。三是工业强市全面发展。印发实施《六大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开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重点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发展,一道新能源、浙江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列入2022年新增未来工厂试点企业,龙游禾川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7月18日,衢州吉利“三电”系列项目全面开工,开启了衢州与吉利携手合作迈向共赢之路的崭新起点。
(三)跨区域生态旅游合作发展步伐加快。一是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不断深化。衢黄南饶“联盟花园”有序推进,95联盟大道全线基本贯通,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建设案例入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一批最佳实践名单,并获得省奖补资金500万元。衢黄南饶联盟花园上榜2021浙江文化和旅游业十大新闻事件。二是大花园核心区建设获得佳绩。常山县、江山市、衢江区在浙江省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单位2021年度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全省仅7家。三是跨界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推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五水共治”七夺大禹鼎、全省首批夺得金鼎,市区PM2.5浓度均值24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蝉联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在114个参评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四)长三角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取得突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深入推进,与江西、安徽、福建等省际毗邻区域共同推动新冠疫情联防联控。选派7批次310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抗疫。推动医疗合作发展,与温医大合作进入实质阶段,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向衢州输送第一批学科业务精湛临床专家,将先进管理经验、医疗技术和创新理念带到衢州。全市已有25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长三角门诊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市政府与北京市十一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学校(衢州)授权增挂“北京十一联盟学校”校名,并设立李希贵校长工作站。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105个事项实现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101个事项实现四省边际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加快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累计发行具有医疗、公交、文旅功能与长三角“同城待遇”的三代卡32万余张。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快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构建“融杭联甬接沪”开放新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力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结合您的建议,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招大引强”,持续招引长三角优质企业。一是聚焦重点产业招商。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六大产业,突出制造业项目招引,依托驻上海、杭州2个片区产业招商组,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二是创新招引方式招商。着力构建“产业化+专业化”的招商格局,按照“两专”要求,定期从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块抽调一批“懂产业、能对话、会洽谈”的干部,开展驻杭、驻沪专业招商。加强与长三角区域股权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等的联系合作,开展基金招商、中介招商。三是借助区域合作招商。紧扣区域合作平台,深入推进“融杭联甬接沪”,持续借力发力。加快筹建衢州海创园创投大厦,着力引进一批创投企业、基金公司,导入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建设衢州海创园招商驿站,借助省工商联资源优势,帮助衢州开展产业招商、科技赋能和人才引进。
(二)突出做强存量,全力培育长三角知名企业。实施工业企业“培大育强”专项行动,着力培育一批核心主业强、创新能力强、战略引领强、产业带动强的长三角领军龙头企业。一是全力支持做大做强。对“十四五”期间产值有望超50亿元的企业和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按照“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个方案、一个专班”的“四个一”工作体系,制定细化实施计划和闭环工作流程。开展培育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企业缺什么、补什么,实行“一事一议”措施,在企业规模上台阶、兼并重组等方面,强化政策激励力度。二是聚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用能、用地等要素统筹力度,对培育企业“十四五”期间的项目投资在用能和用地上给予优先支持。在区域环境容量满足条件下,政府储备排污权指标,优先支持培育企业项目建设。三是合力推动政企共建。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培育企业主要负责人优先推荐为市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候选人,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培育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优秀员工申报各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三)聚焦交通先导,实施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一是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打造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继续推动杭衢高铁建设,围绕2023年底建成通车要求,力争在今年10月底解决江山接轨问题,确保完成年度投资24.4亿元,实现站前主体工程基本贯通。推动衢丽铁路二期建设,加快可研批复,做好投融资方案研究,在运营补亏、用地指标占补平衡等方面取得突破,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开工,确保与一期工程同步建成。积极对接国铁集团,力争衢南铁路、衢黄铁路纳入《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二是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加快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实施国省道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甬金衢上高速建设,力争在今年节点开工,确保2023年与金华段同步开工建设。三是合力打造长三角机场群。优化提升衢州机场航空服务能力,提升区域航空服务品质,加快衢州机场迁建工程,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立项(预可研批复),2023年完成可研批复。四是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继续推进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复兴工程,进一步提升衢州港与宁波舟山港、嘉兴港、长江出口港(太仓、江阴)的联动能力,促进港口吞吐量提质扩容。
(四)绘出美丽画卷,协同推进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建设。一是持续推进在建合作项目。加快“95联盟大道”建设,引导黄南饶三市完成沿线标识标线、路域环境、业态节点建设,确保年内“95联盟大道”全线贯通。做好“联盟花园”一码游迭代升级,进一步整合四市全域旅游资源,将各个景区、红色景点、乡村景点、民宿、酒店、驿站、房车基地、高速服务区融合至平台。提供预约、预订、特产、文创特色产业链服务,拓展本地生活板块,打造平台特色营销事件。二是构建四市产业合作联盟。一方面联合四市旅行社、饭店、民宿等市场主体组建四市行业联盟,加强四市同行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产品共拓、客源互送。另一方面引导四市文旅企业跳出行业,跳出传统,抱团发展,形成产业联盟。通过民宿协会与民宿集聚村结对帮扶、民宿与农户结对帮扶、饭店业协会与特色食材供应商结对合作等方式,实现业内结盟、行业同盟、跨业联盟,进一步构建完整的文旅产业发展体系。三是积极开拓文旅市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搭建跨区域文旅融合交流平台,适时举办“2022年文旅产品春季采购大会”,送舞台给市场,送市场给企业。通过四市组团社、行业协会签订游客输送协议,力争实现百万游客订单的目标值,全力提振文旅合作信心,实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抱团发力、合作共赢。四是适时启动文旅系列营销活动。联合四市适时启动“无主题变奏”全网营销,组织主流媒体记者和市场流量媒介代表走进“联盟花园”,以“分批采风,集中采访,连续报道”的宣传策略,全方位对四市文旅、各地本土特色等进行多维度的报道,通过舆论造势提振疫后出行信心的同时吸引四市及周边流量。适时开展针对四市周边的客源地推广,以长三角、杭州都市圈和新疆、四川等重点客源城市及对口援助城市为主要推广地,拓展旅游市场。五是研究制定四市优惠共享政策。围绕疫后旅游“本地生活化”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免费游衢州”的基础上,四市联合出台“联盟花园免费游”政策,吸引四市市民出游,促进四市互动交流。同时,还可联合出台四市疗休养政策、地接奖励政策、商务会展政策、文旅促消费政策等。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