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与改革

努力拓宽绿色低碳发展的衢州路径

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22-09-2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推进更新更高层次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契机,是重塑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衢州市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变革,细化落实“双碳”目标,努力拓宽绿色低碳发展的衢州路径,构建低碳高效的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贡献。

要因地制宜制定实现“双碳”目标的路线图。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要充分考虑客观实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牢固树立“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在衢州的深度融合,加快衢州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打造绿色低碳的新经济新业态;要正确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立足衢州现有经济体量、产业结构、用能结构、资源禀赋和碳排放现状,重点围绕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居民生活以及科技创新等“6+1”领域,因地制宜制定实现“双碳”目标路线图;要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主动探索全域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全面撬动产业转型升级、能源循环利用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双碳”工作要求,做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文章,努力探索出一条能计量、可复制、可核算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衢州路径”。

要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场全新的革命。衢州既是生态优良区,也是高碳产业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要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系统性研究,用系统改革的方式探寻低碳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低碳转型改革抢先出发。2021年,衢州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低碳化转型为目标,聚焦“群众高频需求、企业共性需求、治理迫切需求”建设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集齐工业、农业(林业)、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六大领域碳账户,精准掌握每个领域、每个行业、每家企业等社会主体的低碳贡献、减碳责任和碳排放权边界。在全国率先发布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地方标准——《工业企业碳账户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和《能源生产企业碳账户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建筑领域碳账户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道路运输企业碳账户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农业碳账户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等衢州市地方标准,构建出一整套基于碳排放的数据采集、核算、等级评价和场景应用体系,让衢州的碳排放能计量、可核算、见实效。低碳化转型改革的过程,是催生低碳发展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过程,也是对政府部门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高水平推进“双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衢州以碳账户建设驱动双碳领域大变革的低碳转型改革,为推动区域减碳降碳找到了自己的切入口,也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低碳发展的衢州路径。

要切实加强全市域全过程全方位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蓝天保卫攻坚战。要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有序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赢。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把能效水平纳入“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推进水泥、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加快重点行业和重要园区低碳化循环化改造,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提升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