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议案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
八届一次会议第036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22-09-3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衢发改函〔2022〕79号

九三学社衢州市委会:

你们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深化“两山银行”改革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共富全国典范的建议》的提案(第0364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21年,我市全域启动了“两山合作社”改革,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共富模式,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1.45亿,得到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时任常务副省长陈金彪等领导批示肯定。由于“两山合作社”改革是一项前沿探索性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难点堵点问题,其中包括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两个差距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革面临的问题。徐张艳市长亲自主持研究“两山”富民转化课题,从国资改革、财政保障、金融支持、资源闲置、产业导入等方面分解成18个子课题,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财政等12个市级部门与6个县(市、区)共同研究。

8月17日,徐张艳市长专题研究了“两山合作社”改革,按照问题导向明确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形成了《衢州市“两山合作社”改革三年(2022年-2024年)行动方案》。下一步,将召开市“两山合作社”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予以推进和落实。其中,你们提出4个方面建议,我们都已通过子课题进行充分研究,并吸收和借鉴到《衢州市“两山合作社”改革三年(2022年-2024年)行动方案》。

一、规范村级核算体系,建设生态账户

去年以来,改革着眼于农村资源碎片化和农户分散经营模式的现象,将农村大量的耕地林地、山塘水库、住房宅基地等等闲置半闲置资源进行归集整合、开发运营和收益分红。截至目前,县级“两山”共富公司共流转归集闲置半闲置的耕地5.18万亩、林地1.45万亩、农房227座、水库34座等,整合成生态资源项目126个,其中80个已成功招引市场主体进行开发。同时,全市各县(市、区)建设试点村18个、推进试点项目建设30个。在农村部分重点资源摸排和开发上已具有一定基础。

下一步,将重点建设村级“生态账户”。制订出台《衢州市村级“生态账户”建设规范》,构建形成以行政村为单元的生态资产和权益核算应用体系。各县(市、区)要按照村级“生态账户”三年全覆盖的要求,制订村级“生态账户”建设计划,村级“生态账户”要全面理清生态资源底数,明确近期可开发资源,做好确权登记、三权分置、分级定价、流转归集,形成“生态资产包”,统一入股到“两山合作社”开发项目。探索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纳入村级“生态账户”,并与不动产登记、国土调查、专项调查等信息的实时关联,力争村级“生态账户”内的自然资源率先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实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实时追踪、随时查询、即时交易。

二、完善“两山”合作配套体系,探索集成改革

去年以来,我市创新“生态共富”运营体系。平台建设方面。市级依托市属国企大花园集团成立市生态产品交易服务中心(市“两山”管理公司),统筹全市农村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产权交易、项目招商。各县(市、区)整合部分县属国企,成立生态资源开发运营有限公司(县“两山”共富公司),统筹县域内农村生态资源的归集整合、开发运营和收益分红。财政政策方面。以衢江区为重点,探索政策资金入股分红机制,整合可统筹财政资金入股“两山合作社”开发项目,每年分红收益分给相应村集体。2021年,衢江区整合3000万元涉农政策资金,入股茶坪村、东枰村、石屏村3个“两山合作社”开发项目,2021年实现年度分红收益202万元。

下一步,将创新“生态共富”运营体系,完善平台建设和配套政策。规范县级“两山合作社”。对外统一挂牌“两山合作社”,制订出台《深化国资改革推进“两山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两山合作社”的功能定位、业务范围、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强化市级“两山合作社”服务职能。制订《衢州市生态资源市县统筹开发运营方案》,建立优质资源开发分级管控机制。继续做大做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加快构建市县乡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建立生态共富政策资金池。按照涉农相关资金整合到“一个口子”,全面推行整合政策资金入股“两山合作社”项目机制,入股所得分红归村集体和农户所有,重点保障低收入农户群体;培育生态共富产业典型模式。打造开化清水鱼、常山胡柚、江山夯土房民宿、龙游林业、衢江山农品牌蔬菜、柯城柑橘等6大共富产业;培育生态共富乡村典型模式。培育形成30个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共富村典型案例。

三、建设生态共富“标准地”,实行标准化开发模式

去年以来,我市借鉴工业“熟地”模式,按照“一县一品”思路探索生态共富“标准地”建设,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分别选择抛荒地、村落、小型水库、夯土房、果园、坑塘等6种农村闲置半闲置资源,以“避免破坏、损害最小化、生态反哺”的生态标准为原则,以“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收益回到农民手中去”的共富标准为目标,以“市场主体对特定资源的共性需求和关键需求”的配套标准为抓手,打造形成了“五通三化”的民宿开发“标准地”,“三通八有”的村落开发“标准地”等模式。2021年,我市建成首批可招商、可授信、可分红的生态共富“标准地”26个,全部实现了市场主体导入和金融资本导入,带动全市村集体和农户增收1.4亿元,其中创造直接增收6369万元。

下一步,将推行生态资源标准化开发模式,根据平台公司开发运营需求,全面摸清辖区内近三年可重点开发资源,系统梳理资源开发的难点堵点问题并形成解决方案;制订出台《衢州市生态共富“标准地”建设指南》,明确“六通一平”共性标准,即生态通、产权通、配套通、信息通、金融通、共富通和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各县(市、区)制订生态共富“标准地”建设三年计划,探索形成重点开发资源“标准地”建设的个性标准;参照工业产业招商模式,建设全市生态产业图谱,绘制各类细分生态产业招商地图,建立生态共富“标准地”招商推荐信息化平台,瞄准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标准地”精准招商。

四、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金融保障

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和生态信用交易,并初步启动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金融政策方面。市人行、市发改、市资规、市农业农村局等联合制订下发《农村生态资源资产抵(质)押贷款指导意见》。2021年,全市生态贷授信69亿、贷款46亿元。今年上半年,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35%,支农再贷款余额全市再贷款余额总数的28%。生态信用交易方面。2021年,以开化县为试点,依托生态账户启动生态占补平衡改革试点,如开化县凤凰未来社区学校占地90亩,通过购买210万GEP实现占补平衡。

下一步,将推进生态金融创新,制订出台生态共富征信报告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可追踪的资源权益归属、可验证的资产价值评估、可操作的生态征信报告,建立逾期贷款生态抵质押物处置交易市场;将探索建立支持“两山合作社”改革的绿色信贷融资担保机制、绿色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绿色贷款贴息制度,探索生态资源抵押贷、“标准地”项目贷、生态账户收益贷、生态共富增信贷等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国担”“省担”“市担”、县级财政、平台公司、合作银行风险共担机制;在开化县开展生态占补平衡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生态占补平衡试点项目的政策扶持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占补平衡交易市场;开发建设生态“标准地”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上线村级闲置资源e本账、生态共富开发e块地、全市统筹服务e平台、生态共富典型e模式。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9月2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