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议案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八届
二次会议第27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23-09-1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衢发改函〔2023〕35号


吴幼平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我市城镇人口集聚的若干建议》(第275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要素,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市第八次党代会将“促进人口集聚”作为全面推进衢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开展城市人口集聚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内聚外引战略,加快推动城区人口集聚,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当前工作进展

(一)快速推进人口集聚

一是全面强化政策引领。围绕“搬迁—集聚—共富”全过程,市县联动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集成落地,制定形成“1+3+N”配套政策,“1”是全市层面的实施意见,“3”是农民集聚共富指导意见、“三块地”改革指导意见、提升公共服务的若干举措,“N”是各专项领域支持政策。比如,市卫健委在制定职称评审方案时明确对长期扎根山区、欠发达地区等的基层专技人员,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倾斜。6个县(市、区)结合实际,已分别制定人口集聚相关政策。

二是抓住契机加大宣传。我市多个县市区高度重视农民集聚共富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宣传方法,让相关政策家喻户晓。龙游县各乡镇(街道)抓住了春节期间年轻人返乡的契机,年前均召开了农民集聚转化工作动员会、部署会,造势宣传,摸底调查。专班密集赴乡镇(街道)、部门开展新政策讨论研究,助推农民集聚奔共富。开化县通过网络、横幅、电视、广播、折页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

三是谋深做实集聚点建设。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乡镇控规和全市1476个村庄规划评估工作,全面启动工业邻里中心及高新园区产业工人居住区规划研究。明确全市8个万人集聚区和36个百亩搬迁共富安置点,形成“8+36”布局点位图。目前,全市集聚点在建点位25个,实施项目56个,总投资493亿元。

四是抓实抓好整村搬迁。摸排形成全市701个拟整村搬迁自然村名单,共涉及78个乡镇(街道)54103人。6个县(市、区)均已发布人口集聚政策,并通过多形式宣传、集中式答疑,有效调动农民搬迁积极性。2023年计划整村搬迁171个、新增本地农业转移人口4万人,截至目前已完成搬迁近2.7万人。各个县(市、区)开展整村搬迁资金平衡测算,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民生账。

(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提升教育服务。自2020年以来,中心城区建成投用幼儿园、中小学等各类学校30所、新增学位21120个。加大市内集团化办学力度,充分发挥市内优质教育品牌带动作用,加强招引外部优质教育品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增。制定了全市33所小规模学校的撤并计划,涉及在校学生1990人,2023年计划完成13所小规模学校撤并,其中常山、开化已各提前完成3所,各县(市、区)结合实际配套交通、住宿、陪读岗、陪读房等政策。

二是优化医疗资源供给。通过推动县级医院上等级、打造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园区社区医院等方式分层分类抓医疗机构梯队建设。出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案和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标准,4家市直医院和各县(市、区)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衢州二院、江山市人民医院在二甲医院国考中跻身全国前10。基层医疗服务有效提升,全市乡镇卫生院提供住院服务比例提高至71.6%,提前完成全年60家村级卫生机构新(改扩)建,政府办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50.5%,衢江区推动“行走的医院”标准化建设并在全国性大会上推广。

三是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加强人才住房统筹规划、重点保障,按照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要求,在浮石片区、巨化片区、鹿鸣未来社区、凤凰科创园布局建设4个青年社区,形成具有衢州辨识度的青年社区群。为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目前已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5个,市区已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831套(间),完成率60%。

四是强化人才暖心服务。系统化构建服务机制,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组建人才科创集团,与人才办形成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位一体”服务架构。制定《衢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实施办法》,明确政治引领、创新创业、生活服务等7大类服务事项,分层分类明确服务主体,更好为人才提供服务。解决好人才关键小事,出台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健服务3个具体实施办法,5月份教育券申领保障人数增长近4倍,得到人才广泛赞誉。

(三)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一是强化对项目的金融支撑。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有力保障异地搬迁项目,加速推进我市城镇人口集聚。衢州农发行为开化县东城欣苑四期(异地搬迁)项目提供2.67亿元贷款。该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开化县的居住环境,促进城乡进一步融合,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项目的长期社会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二是扩大公积金普惠面。在龙游县成功试点“公农贷”的基础上,通过政银合作推动的方式将公积金服务延伸到村社一级,让公积金制度覆盖到广大农民群体,方便缴存农户办理公积金业务。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农户拆迁装修贷等金融产品,进一步保障乡镇农户向城区集聚、向市民转化搬迁中的金融需求。如开化农商银行推出“乐居相伴”产品,同时配套“乐享相伴”装修贷产品,用于支持搬迁农户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产业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就业岗位,才能更好集聚人口。一是推进产业平台提档升级,持续深化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加快建成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联动推进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到2027年,每个平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以上。二是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在产业集聚区周边配套建设“万人集聚”安置区,打造一批“工业社区”,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优化服务业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到202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三是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34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提升新型消费、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三大品质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科技、软件和信息、人力资源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两大流通性服务业。到2027年,服务业产业规模实力迈上新台阶,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6.5%以上。

(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老百姓需要的关键。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交通物流网络方面,积极谋划推进市县快速通道,建成县域“50分钟交通圈”。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和中心站点建设,2025年前实现快递服务和电商配送行政村全覆盖。二是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水、电、气、热、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城供水厂“一源一备”,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40%以上。全面加快未来社区建设,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整治、危旧房治理以及低效空间腾退改造。三是文化体育设施方面,加快建设一批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积极推进市体育中心三馆和县级“一场两馆”、全民健身中心等设施建设,到2027年,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城镇社区10分钟健身圈。四是社会福利设施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支持力度,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率、居住社区无障碍改造率达到100%,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有1家规范化残疾人之家。

(三)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制订新一轮学校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分类稳步推进小规模学校撤并,到2027年,现有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实现清零。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到2027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现全覆盖,5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30%学校创建省现代化学校。二是着力构建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实现三级医院县域全覆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大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打造14个区域医疗次中心和6个园区社区医院。推动村级卫生服务全覆盖,健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布点规划,到2027年,政府办比例达60%、省规范化率达90%。三是着力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出台《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到2027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家标准化的养老机构。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编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继续推进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现有需求的助餐配送餐服务全覆盖。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到2027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63%,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从18人增加到27人。

(四)加强搬迁农民权益保障

一是多方面减轻置房压力。完善兜底保障,探索“宅基地换养老”模式,山区老年人和低收入农户可将宅基地使用权交归村集体所有,即可无偿使用老年公寓,并由政府养老。强化金融支持,公积金覆盖范围向农民延伸,使集聚农民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积金贷款优惠。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以县城城镇化建设为主体的信贷资金,降低贷款门槛,创新开发更多符合城镇化发展方向、满足群众需求的普惠性小额金融贷款。二是耕地“随迁”。探索实施山区“高田下山”工程,通过山上耕地与山下耕地互换的方式,为搬迁群众在距离共富点较近的城郊保留小面积耕地,在保留搬迁群众农耕习惯的同时降低其生活成本。三是产业引导。要坚持“哪里有更有力的产业支撑就往哪里移,哪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就往哪里搬”的理念,让搬迁群众真正能够实现进城致富。如柯城区在共富点的选址上可结合智造、智慧两个新城进行合理布置,支持“房票”流动,也可让老百姓在搬迁后实现资产增值的需求。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7月20日 


(联系人:付香,联系电话:18057025109)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7月20日印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