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发改动态

“五链”融合奏响兴工最强音 ——“拼搏这一年”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日期:2024-01-03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忠实践行殷殷嘱托,全力打造十个“桥头堡”,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山区和省际地区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之路,全市上下呈现出拼搏奋进、实干争先的喜人景象。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拼搏这一年”系列报道,回顾收获满满的2023年。

打造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建强人才链,厚植资本链,提升服务链。2023年,“五链”融合,成为我市工业界的热词。

岁末喜讯频传:12月14日,吉利衢州百亿项目投产,体现了吉利速度、衢州态度、合作力度;12月18日,新型柔性显示材料项目开工,衢州以真挚情感、有力行动、高效服务,助力产业聚链成群。

目标决定未来。我市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纵向细化月季年目标,横向聚焦“五链”、六大产业,形成“抓工业首抓产业,抓产业重在‘五链’融合”共识。前11个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646.87亿元,同比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排名全省第四;工业投资增长31.5%,排名全省第二;制造业投资增长31.1%,排名全省第二。

新一轮竞争中,打法决定出路。“五链”融合实施一年来,我市建立健全系统化、集成化的打法,实施任务清单、闭环管理、星级评价,市县同向发力、产业一体布局。五链牵头市领导及六位链长深入一线,调研分析、压茬推进。六大产业链聘请专家,明确链长、工作专班和链主企业,研究产业规划,搭建创新平台,构建产业联盟,谋划产业政策,“八个一”工作体系架梁立柱。

一年来,我市一批创新型抓手备受关注。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试点,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我市打造千亿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典型经验,获省政府领导批示。同时,实施“南孔精英”计划,出台“南孔精英”遴选管理办法等7个政策;举办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暨“双千计划”发布会,形成一套衢州特色“投融引募”的产业投资模式。在服务链方面,我市为全省唯一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和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双试点”。今年以来,多项创新性工作上榜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库、最佳实践案例。今年先后举办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等3场全国性产业活动,让全国上下游企业聚焦衢州、关注衢州。

天道酬勤。三季度,与“五链”融合工作相关的7个工程全部获省五星评价;我市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各1个;建立“科创论剑30人”平台,实现“一产业一研究院”、“一县一研究院”全覆盖;巨化高性能浸没式冷却液等5项省重大硬核科技成果取得突破;新签约引进陈建峰、徐南平、段雪、孙世刚等4个院士团队;创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新设基金规模258.56亿元,与先导稀材等链主企业合作组建产业链基金60亿元,新增中巨芯等上市公司3家,累计达17家;聚焦产业链,系统梳理形成288项增值服务事项,推进动力电池、氟硅产业等细分产业的增值化改革试点;已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13万亩,争取国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200余亩,腾出存量用能空间15.7万吨标准煤,为后续发展拓展空间,提供保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