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议案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2号建议的答复
詹里增(等10位)代表:
你们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支持市域统筹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实验区试点的议案》的建议(第002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浙皖闽赣四省边际,森林覆盖率70%,出境水常年保持Ⅱ类以上,拥有开化县、常山县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把衢州定位为“浙江绿源”,指示衢州要“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市发改委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和李强总理的工作部署,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生态资源的系统修复、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为重点,全域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你提出的建议对我们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强化生态功能区试点要素配套
一是争取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试点。今年以来,我委多次赴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环资司对接,汇报我市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情况,相关经验做法获得规划司彭实铖副司长高度肯定。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在研究制定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指导性意见,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支持体系,优先考虑将开化县纳入首批试验区建设范围。二是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2023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衢州生态开发“标准地”改革试验区,在全域范围内开展“两山合作社”改革,各县(市、区)共获得省财政补助资金2500万元,用于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开发运营路径,今年1-5月,已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年度增收5537.27万元,发放村集体和农户租金股金3757.85万元,新增就业300余人。三是探索上级转移支付路径。争取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额财政奖补力度,专项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争取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新城城镇化的支撑力度,通过定向发行政府债券,支持人口集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立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推进生态产业特色化发展。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结合常山县、开化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和保护需要,聚焦“一县一策”“一县一业”,突出政策驱动,着眼主导产业特色发展壮大。发挥开化县国家公园品牌特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发布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构建“有机硅+糖醇”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常山围绕“东接新衢州、慢城大花园”战略,推动衢常一体化、同城化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装备零部件产业、“两柚一茶”产业。二是制定生态资源标准化开发模式。聚焦生态资源开发各环节的难点堵点,以“避免破坏、损害最小、生态反哺”的生态开发标准为原则,推行“生态通、产权通、配套通、信息通、金融通、共富通”的生态开发“标准地”模式,形成共富果园、茶园等一批“标准地”产业模式典型,打造出常山县农光未蓝共富果园、开化县高田坑村文旅综合开发等20余个带动村民增收30万元以上的“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生态开发精品典型项目。
三、健全生态功能区保护补偿机制
一是探索生态占补平衡改革。以开化县为试点探索生态占补平衡改革,出台《开化县项目建设生态价值占补平衡管理办法(暂行)》,试点区域内项目落地必须保持生态调节服务价值量动态平衡或预期增加,允许通过建设经批准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现功能量占补平衡,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实施替代补偿。完成全国首笔GEP占补平衡交易,钱学森学校项目落地导致开化县GEP减少108.9万生态积分,由“两山”公司实施增加同等生态积分的生态保护项目,钱学森学校项目向“两山”公司支付了21.78万元。二是创新涉林案件认购碳汇赔偿机制。创新出台《关于在办理涉林案件中适用林业碳汇补偿机制开展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试行)》,引导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人以购买碳汇方式替代修复受损生态,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已有6名被告人以100元/吨的价格认购“司法碳汇”,碳汇交易量3918吨,交易额39.2万元。三是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常山县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完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通知》,累计下发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财政奖惩资金351万元。开化县出台《2022年度GEP (调节服务)综合考核奖补办法》等文件,对乡镇GEP总量、增速开展考核,累计发放奖补资金800万。2024年,常山县与开化县履行第三轮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协议,预计每年可获得800万元的横向经济补偿。
四、创新生态功能区金融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生态资源金融中心。创新“生态积分”项目增信机制,打通金融中心与银行信贷核心系统数据,将生态资产评估等情况纳入企业生态信用报告,基本实现主要商业银行、主要金融工具全覆盖。制订出台《关于农村生态资产抵(质)押贷款的指导意见》,将物质产品、文化服务产品、调节服务产品纳入生态资产抵(质)押贷款范围。二是创新绿色生态金融产品。商业银行为生态项目提供生态金融授信额度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生态开发“标准地”相关金额产品提供贷款担保,开发上线林权抵押贷、碳汇贷、生态贷、桔农贷、茶香贷、鲜果贷等10款生态金融产品,明确增加GEP的深绿项目、平衡GEP的浅绿项目,给予“标准地”项目不同幅度的贷款额度提高和贷款利率下浮,全市生态产品金融授信总额201.31亿元,发放贷款82.53亿元。三是深化碳账户金融改革。发放全省首笔森林碳汇价值质押贷款,创新林业碳账户核算、开发和交易模式,完成2.97万亩林地碳汇开发,实现跨市交易16笔。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15日
(联系人:孙晟泽,联系电话:17357089800)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 |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7月15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