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计划总结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2-26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四个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全力落实“保五争三拼第一”标准,着力抓项目、抢要素、强改革,做市委市政府最坚定的执行者、行动派,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

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弘扬“五拼”精神奋力争先创优:①重点指标,全年全市GDP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9%。1-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92.8亿元,同比增长9.4%。②要素争取,聚焦政策窗口,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约2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5.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89.9亿元。柯城抽蓄等5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13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清单。中宁硅碳负极材料等5项目用能获省发展改革委支持,统筹保障新上重大项目能耗指标166.4万吨标准煤。③重大前期,礼贤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成功纳规,甬金衢上高速项目申请报告获核准,杭淳开高速取得工可批复。④重要荣誉,衢州市荣获2024年一、三季度全省投资“赛马”激励;市发改委因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专项工作被省发展改革委记集体三等功,因全面深化改革被衢州市政府记集体嘉奖,荣获浙江省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作成绩突出集体。重点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项目推进勇创佳绩。借助“四大办”融合省“三分”机制、重大项目晒比活动等有效载体,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5年走在全省前列。83个省“千项万亿”工程全年完成投资53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42%,全省第1。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项目投资16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107%;佛乡水库、张村水库等重大项目先行工程开工建设,乌溪江抽蓄、江山抽蓄等项目加快推进,衢职院新校区、第四中学项目开工建设。

(二)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全省唯一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市域试点,聚焦“人、地、钱、房、岗”打通融合,全年完成自然村整村搬迁108个、农民搬迁3.1万人,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1.17万人。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省城乡提升工程部署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我市经验做法入选省“城乡提升”工程“小切口”典型案例。

(三)碳账户改革迭代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立碳账户239.6万个,规上企业和18周岁以上居民个人覆盖率分别达100%、95%;全市碳账户金融贷款余额达到968.87亿元。我市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分享经验,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ESG标准化论坛等活动作典型发言,碳账户改革实践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碳达峰碳中和案例选》。

(四)“两新”工作创新推进。打造节能降碳领域设备更新衢州模式,26个项目列入“两新”超长期国债支持。牵头筹办首场“两新”促消费活动,依托碳账户体系政策叠加,撬动消费比例达1:37。我市结合碳账户推进“两新”工作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分管领导和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表扬,并成为全国首个被推广的地方经验,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就衢州“两新”工作作典型发言。

(五)区域合作走深走实。统筹推动联盟花园等28个省际合作城市联盟深化。获长三角一体化专项奖励资金1800万元。圆满承办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我市柯城区首批“摘帽”山区26县并新晋工业大县。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衢绵东西部协作全面超额完成省定28项指标任务,文化润疆持续深化。

(六)产业发展提能提效。贯彻落实省“民营经济32条”和市“民营经济42条”,统筹新增和存量用地、新增能耗指标、市产业基金投向民间领域比重分别达到76%、94%、100%。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高质量推进服务业“十百千”工程,出台《衢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举措》。巨化物流入选“品字标浙江服务”名单,我市“品字标”实现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全覆盖。

(七)社会民生有力落实。联合印发《衢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各县(市、区)标准印发全覆盖。提前5个月完成充电桩建设民生实事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早稻订单任务。开展订单粮问题专项整治,查实违法行为5起,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应急物资工作融入全市大应急体系。规范新型墓穴服务收费和初中阶段课后服务费价格管理。

(八)党建统领凝心铸魂。党委班子、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9名县处级领导赴基层一线宣讲,委年轻干部在全省发改系统微宣讲中获三等奖。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累计开展专题学习45次。我委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市推进政绩观偏差问题专项整治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常态化开展“三强一拼”夯基赋能行动,开展6期主题讲堂。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创设推进“职工之家”,规范有序引进和提拔一批干部。

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衢州恢复建大市40周年。市发改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扎实推进省“十项重大工程”、市“10+2”重点工作,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全力打好打赢“十四五”收官战,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力量。

主要目标:①指标方面,GDP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②资金方面,锚定全市中央资金争取份额占全省5%以上、省定目标完成率排位全省前5目标全力争取。重点抓实“11432”体系工作:

(一)“1”,以指标争先为落脚点,当先锋走前列

全力聚焦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卷7项牵头指标,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重点工作排名全省“保五争三拼第一”、四省九市“保二争一”目标要求,抓好运行分析、研判走势、提出建议。  

(二)“1”,以项目为王,抓实“2类清单”

1.抓实“四个一批”项目清单。①开工新建一批,按照开工率“一季度35%、二季度70%、三季度90%、10月底前全部开工”要求,推动甬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先导先进传感器等48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②加快续建一批,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四大抽蓄”“四大水库”、衢丽铁路、吉利“三电”、全意传动模组等405个重点项目。③竣工投运一批,按照“投运即精彩”要求,深入推动186个竣工投运项目抓实运营方案编制、更好发挥使用效益。④谋划储备一批,构建自上而下、双向打通的重大项目谋划机制,适度超前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做实“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库,深入推进79个项目前期工作。

2.抓实“三条赛道”政策清单。始终将抢抓政策机遇作为重中之重,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3条政策赛道,瞄准各条赛道支持领域和政策导向,滚动优化政策性项目谋划储备库,最大限度为衢州发展拓宽空间、引入支持。

(三)“4”,以四大改革为牵引,打造标志性成果

1.新型城镇化。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建立“359”工作架构,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聚焦“人、地、钱、房、岗”五大要素,扎实推进九大工程。力争全年城镇化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完成自然村整村搬迁100个以上、共富搬迁2万人以上、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1万人以上。

2.碳账户体系改革。抓实能碳大数据中心建设。迭代升级碳账户体系,打造碳账户“一地一品牌”,创新转型金融服务模式,力争碳账户贷款余额达到1200亿元,助企减碳降本10亿元以上。

3.“两山”改革。打造合理开发管控模式,构建合作运营管理体系,深化要素保障集成改革。新招引6个行业头部企业开发运营农村闲置资源,村集体、农户年度直接增收1亿元以上。

4.省际合作。积极争取更多衢州元素纳入上级规划和要点。以城市联盟为载体深化省际合作,争取1项以上经验做法列入国家区域战略融合或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

(三)“3”,以三项工作为重点,全力攻坚突破

1.“十五五”规划。按时序推进“十五五”规划纲要和市级各类专项规划等编制。协同市级各部门谋划储备“三个重大”,争取更多衢州元素纳入上级规划。

2.生产性服务业。聚焦生产性服务业“九大行业”重点领域,深入分析我市服务业情况,研究出台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政策。

3.新能源产业链。深化项目招引、产研协同、政策争取、协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积极打造全省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基地。

(四)“2”,以两大安全为基石,筑牢民生底线

1.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面从严从实推进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年度各项任务,积极构建收购服务等3大体系,重点实施优质粮食提升等5大工程。

2.坚决守牢价格安全“民生关切”。坚持“稳中求进”,纵深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价格管理,加强日常价格监测和政策宣传、成本调查(监审)。

分享: